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> 问答 > 电商人物 >

美团王兴回应为什么要做打车:就是试试,你如何看待美团打车接下来的发展?

栏目:电商人物   时间:2019-07-03 14:43
近日,《财经》记者在专访滴滴CEO程维时问到美团打车 《财经》:和王兴还有沟通吗? 程维:我们聊挺多的,我们平均一个月能见一两次。 《财经》:聊过打车吗? 程维:聊过,我直接问他为什么要搞这件事情。 《财经》:他怎么回答? 程维:他说就是试试。 美团打车只是试试?你如何看待美团打车接下来的发展?





美团王兴回应为什么要做打车:就是试试,你如何看待美团打车接下来的发展?
[ 标签:美团王兴打车 ]

  • 全部评论(11
  • 1楼
    无需认证的正道 2019-07-03 20:13:50

    美团这个企业有问题!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下什么是团购!本金呢团购就是一种折扣形式,而美团呢就是这么一个让你宣传,做广告的这么一个平台,最后搞成什么样了?所有的企业,一年365天,常态化团购!这就变成了,根本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实惠,消费者的需求没得到满足,企业在美团上交的广告费打水漂,平台呢就是在吃老本,为什么会这样?就一个字!贪!这样的企业,就是在烧钱,我就看他能烧多久



  • 2楼
    猎头聊职场 2019-07-03 19:43:50

    为什么美团点评要做打车?因为,未来超级平台才最有价值,


    只有你什么都做,才能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,否则没有被满足的市场就会被别人拿走,甚至侵蚀你其他板块的业务。这对程维和王兴一样。

    大概有30%的用户打车是去吃饭,与美团点评平台的用户重叠。所以,这是刚需。

    王兴曾说,“战略上的业务判断,是What(做什么)和How(怎么做)的问题。What就是要看公司的使命,Eat Better,Live Better。从客户的需求出发,凡是跟吃和生活相关的事情,我们都应该考虑参与。”


  • 3楼
    尼贰大爷 2019-07-03 19:13:50

    这是大佬们低调的一种回答模式,就像马云说自己百年以后墓碑上的内容时,马云是这么说的:杭州人、杭州佬,爱太极、干了很多事,顺便做了一个企业,大家看看,这顺便两个字和试一试三个字是不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呢?所以说我认为这是他们较保守一点的说法罢了!



  • 4楼
    好物一百 2019-07-03 18:43:50

    相信程维心知肚明王兴为什么要“高这件事情”,既然是2018年的第一天,我把我新年第一答献给美团和滴滴吧(比心)



    其实原因无非如下:

    1、抢地

    对于美团和滴滴这样的流量大鳄,动辄就拿着几个亿的用户出来“搞事情”,横向拓展领地一定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规律,这一点是作为当家人的王兴和程维都无法左右和控制的。他们唯一能稍微左右的就是向着哪个领域去扩张,美团的用户画像中很多都是公司白领和商务人士,对于出行的需求几乎都是刚需用户。基于对美团服务的天然信任和依赖,加之滴滴对于共享出行用户多年的使用习惯的培养,使得用户转化成本会变得非常低、转化率也将非常乐观。




    2、抢钱

    这一点应该不用多解释了,资本裹挟下的超级app们,有人能逃离樊笼吗?不过我需要解释一句,这里的“抢钱”应该不是利润,而是流量——现金流量、用户流量。OK,就这个意思。




    3、抢女人,哦不是,抢未来!

    无论是团购、外卖还是共享经济,经过几年的血拼,似乎已经穷尽了可能的热炒模式,2018年,是“新经济”、“新零售”、“新消费”的元年,同时也是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能源从概念开始走入百姓寻常生活的一年。正如罗振宇所言,共享单车占据的是几百元的客单价值;智能手机分享的是几千元的单客户额度;而新能源汽车以及由此撬动的共享出行的产业链,能够分享未来单客户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值空间。乘以美团现有和将来的用户基数,估计王兴老师想一想都会被自己要么吓醒要么笑醒吧?

    然而未来并非如想象般美好,相信BATJM们也不会盲目乐观,所有的选择都是在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理性思考下做出的,这些超级app背后聚集这大量的智慧与理智,对于我们来说,新的一年,我们要么静观、要么参与,不必去评价别人,或许,此刻,你正与属于你的机遇擦肩……

    祝大家2018,一切安好!





    【另外,我能提一个异议吗?为什么我上传的图片默认为标有“悟空问答”的水印了?这里面的依据和逻辑是什么呢?因为在你们家的地盘上聊个天儿,所以必须得穿上你们的制服?这样真的好么?】


  • 5楼
    城市任我行行 2019-07-03 18:13:50

    一句话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

    宁可发展慢一些,也不要搞补贴,没有补贴就没有刷单,没有刷单就能够坚持“就近派单”的原则。“就近派单”是永远都不能改变的原则!改变了这个原则就是祸害司机!

    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,早已经被广大司机了解透彻:小人一个!当初手机上有两个打车软件的时候,快的对司机的补贴要多一块钱,但是司机却不怎么接快的的单,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是,快的的单子很多都找不到乘客。但是缷载了另一个软件后,就好找多了。这是小人作怪!美团一定要严防!

    实在要学,就学以前的优步,全国人民都欢迎!司机乘客都怀念!祝美团打车,发展顺利!


  • 6楼
    接招方浩 2019-07-03 17:43:50

    网约车下半场已开战


    网约车下半场的概念最早始于滴滴与 Uber 中国合并,那是 2016 年 8 月份。有意思的是,「互联网下半场」的概念,也是那段时间被王兴带火的。

    先后拿下快的、Uber 中国,干翻易到,滴滴一统网约车赛道之后,说上半场结束了并不为过;乃至今天,滴滴独占网约车将近 99% 的市场份额。从这两个角度看,别说上半场,就是下半场都进入补时尾声了。

   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,美团点评入局、易到重启、神州摩拜牵手,再加上一票做共享汽车的新玩家,程维本来以为下半场只是清理战场的垃圾时间,没想到战火重燃,尽管目前来看还只是星星之火。

    互联网竞争讲究赢家通吃,赢家就意味着市场份额。

    今日头条在信息分发领域的市场份额还远远不到 50%,小米在互联网手机的市场份额同样如此,美团点评在外卖领域刚刚过半。即使像腾讯、阿里这样的巨头,在各自核心领域的市场份额也没到 90%。

    像滴滴这样的超级存在,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很多传统行业的国企、央企。90% 以上的市场份额,可能已经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的纪录。

    所以说,网约车的上半场,其实是滴滴不断获取市场份额的一个半场。互联网公司拿下市场份额的套路,无外乎两种:一是真刀真枪 PK,胜者为王;一是收购、合并,组建流量托拉斯。滴滴无疑走的是后一种路线,而这种路线的核心就在于资本。

    滴滴与快的合并之前,基本保持了每年两轮融资的节奏,但二者合并之后,滴滴的融资速度突然加快:在与 Uber 中国合并的 2016 年,合并之前滴滴完成了至少 4 次融资,合并之后几个月之内又完成了 3 次融资。也就是说,在对最后一个竞争对手合并的 2016 年,滴滴一共完成了 7 次融资才算拿下网约车的上半场。

    如果说网约车这条赛道是硬生生被补贴砸出来的,那么最后把这条赛道清理干净的武器,依然是资本。所以说,网约车上半场的竞争,本质就是资本的充分竞争,快进快出,简单粗暴。

    到今天,滴滴的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 BAT 上市前的融资规模;论融资能力,程维不输前老板马云。

    充分的资本竞争,其实是一把双刃剑:对于用户来说,可以享受到补贴大战带来的实惠;对于平台运营方来说,需要不断融钱、烧钱来保证竞争的可持续性。而一旦资本层面的战争结束,就意味着平台不需要大规模烧钱了,用户之前获得的实惠也会烟消云散。

    网约车补贴大战的时候,听到用户最大的声音是谁家又补贴了,大战结束的时候,价格回归理性,用户也越来越理性了,开始对专车、对司机、对平台各种挑刺;竞争掩盖了用户价值,垄断终结了用户价值。

    简单来说,网约车的上半场就是通过价格战的充分竞争,实现赛道的充分、彻底整合,这个过程中用户仅仅被当成流量而已,但他们对补贴实惠的渴望并没有泯灭。

    网约车下半场怎么踢,取决于两点:一、是否还存在再次补贴用户的可能;二、补贴之外,用户价值是否得到满足。

    关于第一点,答案毫无疑问是 Yes。在中国,任何时候、任何行业只要有价格战,用户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用脚投票的。美团打车现在在南京对司机的抽成是 8%,不到滴滴司机的一半,甚至在前不久推出北京、上海等 7 城开城活动时,宣布司机成功注册后可限量领取三个月的「零抽成」福利,这是对司机的「补贴」,但我觉得将来美团打车最大的杀手锏应该是对 C 端用户的补贴。

    刚刚融了几十亿美金的美团点评当然有实力直接用补贴揽客,但未来最有可能的,是利用已有的商家资源做交叉营销。比如你想去一家餐馆吃饭,用美团打车可以享受吃饭的优惠,吃完饭再用美团打车,继续有打车的优惠。这是对用户「占便宜心理」的多重绑定。

    王兴一直在讲,深度挖掘用户价值,什么意思呢?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期已过的背景下(也就是互联网下半场),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就是把用户当人,而不仅仅是流量。

    流量是点,是抽象的;人是需求的集合体,是具体、鲜活的;

    深挖用户价值,就是深挖用户需求。

    之前网约车补贴大战,用户像韭菜一样被割来割去,资本成了判定用户价值的唯一武器,而用户需求仅仅是「便宜」。这种方式,可以通过资本留住用户(流量),但留不住用户价值。凡是用钱搞定的用户忠诚度,都接近于零。

    看看滴滴和美团点评围绕出行做的布局,其实都是在围绕深挖用户价值做文章。滴滴在网约车之后,重金入股 ofo,现在又收购小蓝单车,据说内部还在孵化自己的共享单车业务,至于无人驾驶,早已经被确立为未来核心业务;而美团点评除了推出打车业务,还推出了共享汽车,同时王兴还投资了摩拜单车。

    网约车的下半场,其实是出行的下半场;出行服务就是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,把用户价值拉长、把人的刻度放大,而不再是一个点。

    从这个角度看,美团点评一直在做的多元化,滴滴正在做,因为多元化是深度满足用户价值的必经之路。

    过去十年,中国互联网各个战场,只有一个是在既得利益者垄断 90% 以上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,被后来者硬生生撕开一个口子,这就是移动支付。在微信支付之前,支付宝就等于互联网支付,其垄断性不亚于今天的滴滴。但微信支付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红利,实现了弯道超车。

    网约车不同于支付的一个背景是,互联网红利期已过。所以,说美团点评等后来者一定能吃下多大网约车的市场,还有很大的问号。网约车下半场的好戏,才刚刚开始。


  • 7楼
    董维新 2019-07-03 17:13:50

    术业有专攻!干啥的把啥干好,滴滴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。一下步的发展受各地网约车政策的限制。你做外卖的就把餐送好。我是管出租车的,你他妈滴滴闹这么多黑车还让不让出租车活了。滴滴做好你的平台,扰乱我的市场就是打击对象!



  • 8楼
    星球日志 2019-07-03 16:43:50

    美团做打车,说白了是为了打通吃喝玩乐衣食住行


    ,形成一个连接线上线下生活的闭合生态链。

    “衣

    ”方面,美团曾经尝试过线上购物,在App上团购衣服,然而效果并不理想。美团渐渐意识到购衣不适合O2O,随即放弃了这部分业务。

    而“食

    ”方面,我们都知道,这是美团的根本,玩乐

    业务同理。

    “住

    ”方面,美团做的也相当不错了,酒店住宿业务已经可以媲美某些旅行类平台。所以剩下的就只有“行

    ”了。

    除了上线票务系统,代理火车票机票业务,今年年底,美团还将出行业务升级为四大主要业务之一,足见他们的重视。从消费场景上讲,用户在美团上订餐或订票,再在美团上打车到目的地,吃喝玩乐过后,再打车回来。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闭环


    把整个线下消费的场景,纳到一个美团App中去,这样就圈住了亿万中产阶级,圈住了巨大的流量和消费入口。未来的美团,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,成为一个线上到线下的重要枢纽。

    而打车,恰好是这个蓝图的最后一块拼图。


  • 9楼
    全天候科技 2019-07-03 16:13:50

    即使美团的高层一再淡化布局出行之举,但滴滴的警觉性相当高。眼下,美团和滴滴相互进入对方优势领域“挑衅”,最终的结果不论是双输还是双赢,都将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。


    前不久,“美团点评”宣布布局出行领域,首块“试验田”就在南京。

    而本月中旬,有滴滴内部人士向业界爆料称,滴滴将在南京试水外卖业务。

    滴滴出行的这一动作,必将与美团直面竞争。

    资料显示,美团在今年2月低调上线了打车服务,同时在南京推出“优享计划”,例如,对司机补贴高达每月上万元,主打收费高于快车但低于专车的车型;对新用户推出一分钱乘车、红包补贴等政策。

    当时有司机称,自己的朋友圈“一夜之间搬到了美团”;也有司机表示,“美团打车只抽成8%,在业内算是很良心了。”

    而滴滴布局外卖业务,业内无不认为此举是对美团布局出行的回应。

    滴滴布局外卖业务在时间上有着清晰的脉络——

    2015年11月,滴滴战略入股饿了么,滴滴CEO程维进入饿了么董事会。

    今年9月,在美团将敲定新一轮融资时,有消息称,滴滴要向饿了么投资20亿,但这一消息最终未得到官方承认。

    10月,在美团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内部沟通会上,美团高级副总裁、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公开表示,打车业务目前还在试点阶段。

    但仅过不到两月时间,美团就开始宣布公司架构调整,出行业务升级成公司几大事业部之一。

    12月1日,美团点评CEO王兴通过内部信件,宣布了公司最新的组织升级。其中,由王慧文负责出行事业部。对于这一架构升级,业界的普遍观点是,吃喝玩乐与出行的天然结合优势,让美团似乎又找到了


  • 10楼
    创业者黄涛 2019-07-03 15:43:50

    美团打车可决不是试试。王兴进军网约车,挑战好友滴滴程维,无论是从战略上、战术上都是相当成熟的。


    1.从美团的发展和用户需求来看

    在美团的业务规划上,美团的定位是解决消费者衣食住行的问题。也已经在餐饮、外卖、院线和酒店领域进行了布局,所缺少的就是连接各个生活场景的“行”。开拓打车业务,恰恰能使美团的各个业务板块形成闭环,打造出统一化的消费场景。更何况,美团现在的主要业务跟网约车一样,都是基于定位的,在先天上就有一致性。




    在乘客的需求上,滴滴还是没有解决传统出租车在高峰时段不好打车的问题。只是较传统出租车而言降低了乘客需要支付的费用。随着补贴的逐渐取消,乘客所要花的钱也越来越多。

    在司机的需求上,司机的需求很简单,就是挣钱。不过在滴滴跟Uber合并后,时常能在网上看到来自司机的评论,大意都是平台抽成太高,没有奖励,挣不到钱。

    在客户黏性上,滴滴(最起码是现阶段的滴滴)并不具备极高的客户粘性。你在淘宝或者是京东购物,有了好的购物体验,那么下次也许还会去那家店铺消费,一来二去的,用户口碑就形成了极高的黏性。但是在滴滴上却无法实现,快车派单、抢单的机制造成了客户无法选择。 前天晚上打车回家,我就遇到一个一路上给我讲社会大哥关系的司机,下车时还强行拿走我的手机自己写上好评~~

    滴滴客户的低黏性给了美团直接切入这个市场的机会。

    所以,网约车这个领域,美团可以做,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做好。




    2. 从美团打车的具体实施来看

    相比于滴滴,美团打车最大的问题在于认知度不高。对于美团,消费者的印象就是餐饮、外卖、酒店和电影,和打车还关联不起来。

    改变消费者的认知,产生“打车”和“美团”的强关联是美团打车具体实施上的当务之急。在这点上,就像前面说过的,美团绝对不是试试,而是有着非常严谨的计划。

    首先,美团打车在南京进行了试点,作为小学生交了一轮学费。然后把打车的领域逐步拓展到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福州、温州和厦门这七个城市。如果在这7城市得到成功,可以预见的是,下一步就是全国的推广。

    在营销上,滴滴程维和美团王兴的对战的持续报道(例如我们现在的问答),给了美团打车足够的热度,这后面也许就会有美团公关推动的影子。

    不仅如此,在放开北京司机注册的时候,为了保证形成足够量的车辆和乘客群体,美团也没有立即上线打车服务,而是类似于众筹似的求关注,凑满20万人才开通。截止12月29日中午,已经有6万人报名。

    这样的方式,也给了消费者一种“仪式感”:我们一起推动上线的美团打车,还有什么留有不去坐呢?




    所以,尽管美团打车的热度很高,美团也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稳扎稳打,非常有计划性。

    现在可以看到,所谓美团就是试试的说法,只能是美团自己的谦虚的客套话吧。

    如果有了美团打车,你会不会抢先尝试一下呢?

    如果你觉得以上内容有用,恳请点赞并关注我们!


说点什么吧